编辑
2022-11-12
视觉影像
00
请注意,本文编写于 527 天前,最后修改于 527 天前,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时。

目录

背景介绍
问题表述
问题分析
针对“计划性”新媒体运营的一些思考

导引:针对新媒体矩阵运营中目前存在的“无计划”或“计划安排不充足”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背景介绍

从我大一时的官微团队,负责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到大二时形成包括“微信公众平台”、“bilibili”、“抖音”、“微博”四大平台的新媒体矩阵。人越来越多,但压力更多只在某一个平台和某一小撮人,没有做到全体成员都拧成一股绳来参与到新媒体运营当中。

到了大四退居二线闲下来之后,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在团队上可以改进的方案。

这次,针对的是 “无计划”或“计划安排不充足” 这一个问题进行的思考。

问题表述

其实很早就出现过这种问题了,在我大三的时候,新媒体的工作就是时而十分忙碌,时而啥事儿没有,针对视频运营这方面并没有一个模板、章程去做工作流的规范化。

这次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初雪”这个话题时效性极强,错过了就不能再发了,但是其不确定性也极强,谁也不知道哪天突然就下雪了。

问题分析

既然是个时效性比较强的话题,必不可少的就是提前准备,随时待命

提前已经知道最近可能会下初雪,那就应该提前部署,统计有谁想去拍摄初雪,有谁想参与制作,然后分好各个小组,一组负责拍景、另一组负责拍人,一组拍慢动作、另一组拍延时。提前对所需画面做好规划,及时某天突然就下雪了,也可以快速完成人员的调动,参与到拍摄当中来,分散压力点。

一个大二的带几个大一的,用一上午的时间进行拍摄,其实是绰绰有余的。中午之前及时把各组的画面先拷贝出来,安排后期开始制作。其余的人如果想要补一些画面,也可以再去拍摄。即使需要晚上临时补一些画面,一下午的时间也足够后期的时间了,晚上再填补调整就可以交审发布了。

其实,上面反复在说的就是 “提前量” 。如果可以有更多的前期准备空间,后期解决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也会更为得心应手。

针对“计划性”新媒体运营的一些思考

之前了解过其他学校的一些相对成熟的新媒体运营团队的运营方式,发现大多数的“10W+”的作品都是提前十天甚至更长时间就已经完成拍摄和制作了,剩下大把的时间去完善,甚至去策划接下来的片子。

其实我们新媒体中心分为三个部门也并不是形同虚设,虽然大家都在一起干活,但更多时候,也应该保证好自己所在部门的工作安排。

比如,内容出品部不光只是“文字组”“排版”,其实更是内容的“诞生地”,策划未来可能会关注到的话题也是内容出品工作中的一项。

我之前设想过,想把每个平台单独设置一个 “运营”,负责策划一些固定的节目。比如下周三是“记者节”,那这周就应该出一个有关记者节的策划案,不用太过繁杂,有一个初步的框架可以供大家一起讨论头脑风暴即可。

再比如这次初雪,其实应该把策划的时间提前到上周,最晚本周一就应该完成拍摄任务的安排了,这样即使周六突然就下下来了,那也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调整。

我的建议是,在每周的周末,提前规划好下一周的一些“固定节目”,也可以参考其他学校在去年这个时候做过什么内容,做出一个下周的“工作规划”,针对每个平台单独进行设计。

比如bilibili下周可以安排一个“魔法失灵舞蹈挑战”的视频,抖音下周有个“2022世界杯”的热点话题,也可以拍一个视频。接下来影像视觉部的某个大二成员就要承担起一个视频制作的总负责,然后召集一些感兴趣的大一的新生,组成制作团队,开始着手进行拍摄制作交审,决定发布日期。至少留2天的提前量,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完善作品,参与到下个作品的策划中了。

当然办公室与综合运营部的家人们也不能“隔岸观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办公室设备充电、数据备份整理等工作,另外就是整理每个视频的“周数据”,简而言之就是用一周的时间长度来看某个作品的受欢迎程度。还有每周的数据周报,也是表现本周作品状态的重要指标。

只有每个部门都能够稳定顺畅的运行,才能保证一整个团队针对各个平台都有自己的更新频率以及品牌形象。总的来说,内容出品部就是话题的创造者,影像视觉部是话题的实现者,办公室与综合运营部就是话题好坏的检验者和未来方向的制定者。

大概就是这个流程图,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如果对你有用的话,可以打赏哦
打赏
ali pay
wechat pay

本文作者:Handy Zhang

本文链接: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BY-NC-SA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